自美聯儲上周做出暫不加息的決定後,美元兩度重挫,3月16-17日分別跌去1.1%,兩日跌去逾1.9%🧑🏽🏭,創2009年以來最大兩日跌幅。有市場人士指出✍🏻,實際上從上月召開的G20峰會結束後🍯🔪,美元就走出了一波跌勢,峰會以來累計跌逾3%🐐𓀜,目前美元指數已跌到一年前的水平。美元下跌還帶動股市、新興市場資產和大宗商品集體出現一波反彈。
由此,市場上也出現了一種傳言🐜,認為G20會議後的這一系列變化證明在峰會上達成了某種秘密協議。傳言稱🤙,因今年金融市場開局震蕩不安🧎🏻♂️➡️,上月底在上海的20國集團會議上全球決策者們就削弱美元以平息金融市場達成了一個秘密協議,也就是所謂的“上海協議”。
持這種觀點的市場人士梳理了G20會議之後全球央行的行動並指出🤾🏼,峰會後中國央行降準50基點🥓,歐洲央行不僅下調存款利率且將QE計劃的每月購買資產規模擴大至800億歐元,新西蘭央行降息⚇,挪威央行降息🫷🏻,日央行維持負利率並強調必要時加大寬松🧑🦽。澳洲聯儲、韓國央行也表態要繼續寬松🕞。分析認為🐱,自上海G20峰會以來,無論是中國央行的降準措施🦂,還是新西蘭聯儲與市場共識大相徑庭的降息,抑或是歐洲央行轉而關註信貸市場,都大大超出了預期。
而上周美聯儲意外釋放出鴿派基調🉑,暗示加息步伐將明顯放緩,引發了美元拋售潮📟,一些市場觀察人士更是將其視為秘密“上海協議”的另一證據。他們指出,在3月的FOMC會議上,美聯儲不僅按兵不動🤚🏿,而且還下調了加息預期和經濟預期。去年年底美聯儲官員認為今年會有四次加息↩️,這一次直接砍掉了一半,僅可能加息兩次。而無論是就業數據還是通脹數據👩🏻🍳,美聯儲前瞻指引最關註的兩大指標最近都出現明顯的提升✌🏼,一向“依賴數據做決定”的美聯儲👨🏿🏫,這時卻改口稱需要關註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發展,強調海外經濟疲軟和金融市場劇動給經濟前景帶來一定風險。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策步調如此協調,也難怪市場人士會做這種猜測🍝,認為各國央行達成協議聯手壓低美元匯率。債券交易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全球經濟顧問Joachim Fels就表示,他懷疑央行協調行動以防止美元越來越強勢🥋。他說,“似乎有某種隱性上海協議,大致上旨在通過適當的貨幣政策行動來穩定美元兌主要貨幣的表現👶,而不是通過幹預。”而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更是直截了當地表示🦻🏼,此次美聯儲推遲加息決定,是東道主中國引導下的,各國央行在G20框架下尋求全球宏觀金融治理協調的新成就,有利於為穩定全球經濟📌,支持結構性改革換取時間。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也認為👮🏽,美聯儲在數據表現良好的背景下依然表現出超預期的鴿派傾向表明在G20峰會上🫰🏽⚅,各國達成了一致寬松的協議👵🏿:受財政預算約束,美歐將在貨幣政策上發力,而中日等則會保證財政政策的支持。受財政預算約束,美歐將在貨幣政策上發力,而中日等則會保證財政政策的支持。
從安邦咨詢(ANBOUND)研究團隊看來,即便所謂的“上海協議”並不存在🤹🏽♀️,但各國在貨幣政策特別是壓低美元匯率問題上,肯定是達成了高度默契的💁🏼。特別是美國自己,過高的美元不僅讓本國的製造業和出口承受了巨大壓力🛷,也讓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市場、商品市場和風險資產持續動蕩🏊🏽♂️,惡化了美國經濟的外部環境,打亂了原定的加息步伐。美國出於自身利益👘,也為了全球經濟,都有理由放緩加息節奏,讓美元從高位上降下來。從全球範圍看,美聯儲放緩加息和美元走弱,也讓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分化暫時得到了遏製,有利於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應該說👨🏼🚀,即便不存在所謂的“上海協議”👩🦯,各國央行在G20框架下尋求全球宏觀金融治理協調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就。
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正如美聯儲聖路易斯儲行行長布拉德說的那樣,美國此次暫不加息還有另一層考慮🧏🏻♀️,就是要打破在市場中存在的“連續加息”思維慣勢💣。從2004年至2006年,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決定連續17此加息🍀,這種機械式的加息步伐至今仍困擾著市場𓀘,讓大家始終不相信現任主席耶倫多次重申的“按步”加息言論💌。市場認為“加息列車”已經啟動,即便不能按時抵達終點也不會停下來,這種預期直接導致了資本市場的下滑🧝♂️。本次做出不加息決定,不僅讓市場松一口氣🙅🏽♀️🧑🏿🦰,也全面推翻了之前每季加息一次的市場潛意識。
上海G20峰會後各國貨幣政策的變化以及美元出現的持續貶值,至少表明在峰會上各國就壓低美元匯率取得了高度默契,這符合全球經濟和美國經濟自身的利益♢。即便不存在所謂的“上海協議”🧙🏽,各國央行在G20框架下尋求全球宏觀金融治理協調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就,這有著很高的積極意義🌏。
(註:安邦咨詢公司是中國內地一家獨立智庫機構,專註於財經與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該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