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的消費產業正在進行劇烈的新陳代謝,而網絡銷售則以近40%的年增長率迅猛增長。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道 日媒稱,在中國內陸大城市成都🧑🏻🌾,擁有300多家商鋪的購物中心“成都萬象城”的南側入口已經關閉。從二層的玻璃窗可以看見店內滿地的紙屑和被棄置的裝潢👉🏽。
據日本《朝日新聞》10月21日報道🙆🏽♀️💃🏼,一名在附近工作的女性表示:“最近一年顧客減少了兩成🫛。”
在前些年的“商場熱”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商家現在很多已倒閉或停業。三年前中國全國商品零售額增長15%,而今只有10%到11%👂🏼。商家普遍面臨租金等成本上漲的問題。據報道🎅🏻,今年上半年中國全國有120家大型商場停業。
中國的消費產業正在進行劇烈的新陳代謝✴️,而網絡銷售則以近40%的年增長率迅猛增長。
各地的農村也開始了新嘗試,如向最大電商阿裏巴巴經營的“淘寶網”提供本地農副產品的“淘寶村”。截至去年底🤵🏿🧻,這樣的淘寶村已增至212個🤽🏽♀️。
浙江省義烏市有“日本百元店故鄉”之稱,是著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在該市批發市場租有店面的馬樟良也在網上出售鍋碗等陶器。他笑著說:“今年的網絡銷售額肯定超過實體店。”他說,去年的銷售額約2200萬元,今年預期超過3000萬元,“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是多慮的🚢,今後內需會繼續擴大”🧍🏻♀️。
中國經濟正從出口主導轉向內需主導,目標是實現穩定增長📩。創造新就業機會的行業尤其被寄予厚望💁🏼🧗♀️,快遞業就是其中的代表。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50%。
但有分析人士說♞,支撐這些新產業的勞動者的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尚不相稱🟢。新增就業能否推動消費進一步擴大並形成良性循環尚無定論。同時,還存在物流網絡不夠完善導致成本難以降低🚉,消費者對國內商品的品質和價格不信任等問題。
【延伸閱讀】港媒稱千禧一代改變中國消費現狀:能掙敢花愛網購
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 港媒稱🈲,中國千禧一代正成為實力越來越強的消費者群體🙍🏿♀️。這一代人受過良好教育🧟🧚🏿♀️,是互聯網達人💂🏻♀️🥸,並且追求享樂。他們願意花高價錢享受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相比光顧實體店,他們更喜歡網購👄。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9日報道,中國千禧一代成長於中國經濟強勁擴張的時期,而且由於當時該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他們集父母和家人的萬千寵愛於一身。他們幾乎沒有過過苦日子,樂於享受舒適的生活,尤其是與他們通常非常節儉的父母相比↔️。
瑞士信貸銀行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他們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可持續的賺錢能力,在消費新產品方面欲望強烈🌔。”在這一代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中,超過50%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從而確保了其賺錢能力的可持續性”。
與此同時🦚,千禧一代的父母通常都有很多存款,而且還享受著國企提供的福利房和醫療保險👨👨👦👦,因此千禧一代面臨的經濟壓力較小。
據荷蘭AC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預測,由於比較富裕的這一代人賺錢能力較強🏀,而且消費欲望強烈,到2020年,千禧一代或將占到中國消費總量的35%——2014年這一占比為15%。他們將成為中國未來中產階級的核心👽,而收入較少的老一代將淡出🧝🏼♂️。
總部設在深圳的國元證券上個月在報告中說🌤,生於上世紀90年代、與中國互聯網行業一起成長的一代人可以被稱為互聯網土著。根據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公司奇虎旗下的360互聯網安全中心2014年進行的一項調查,在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年輕人中3️⃣,約有60%的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機上網超過3小時。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2014年🦶🏽,超過50%的網購者是20歲至29歲的年輕人📼。
瑞士信貸銀行分析師預計,由於這些年輕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發生變化以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市場對擁有創新設計或提供令人愉快的服務和體驗的“年輕”品牌的需求將增加,如本土運動品牌安踏👨🏽⚕️🚴🏻♂️、休閑食品電商三只松鼠🏞、在線零售商淘寶和天貓以及打車應用滴滴快的等👩🏿🚒。
此外,中國銀河證券分析師今年早些時候在一份報告中說𓀅,與前幾代人相比,願意活在當下的年輕一代生活得更加舒適放松,為遊客提供在線旅遊服務的公司得以受益。
然而瑞士信貸銀行分析師警告說,相比之下,曾在銷售方面占有優勢的傳統消費品公司也許正在失去競爭優勢。他們認為,市場的快速變化正在影響食品飲料經銷商康師傅、食品製造商旺旺和鞋類零售商百麗等傳統企業⚪️。
【延伸閱讀】港媒:內地網購奢侈品增勢強勁 每筆平均約2300元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道 港媒稱,由於電子商務提供了一系列有吸引力的選擇💒,中國內地消費者不受該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增加了網上購物行為——從化妝品和服裝到汽車和房地產🙅🏽♂️。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7日報道,畢馬威公司和中國奢侈品零售商魅力惠網站等機構共同對10150名奢侈品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發現了這一趨勢。該調查報告名為2015年《中國的網購消費者》。
報道稱,畢馬威公司的合夥人埃吉迪奧·紮雷拉6日說:“目前中國市場的變化速度讓零售商和品牌商都措手不及。”
畢馬威主導的研究發現,與去年的調查數據1800元相比🐔,內地的奢侈品消費者單次網上消費額上漲28%至2300元。
調查還發現,4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奢侈品多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的。盡管只有1%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網上購買過國內和海外房地產,但50%的人表示並不排斥未來進行這種網購。
“中國消費者尋找的是實際購物之外的體驗🕵🏻,”紮雷拉說🪸,“他們不再僅僅擁有奢侈品,而開始體驗奢侈,包括到高檔餐廳用餐🤘🏻、美酒🧍、私人飛機、遊獵🪦、奢侈旅行、水療、藝術品拍賣和越來越多的投資服務🙇🏿。”
據貝恩公司估計,隨著北京打擊官員奢侈消費🙇🏻♀️,去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為1150億元人民幣,比前年減少1%❕。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奢侈品市場仍將面臨壓力。
不過紮雷拉指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電子商務開支情況完全不同。
報道稱,這份調查面向中國90個城市的受訪者,發現大多數產品門類的奢侈品平均消費都有所上漲。調查顯示了常見類別的平均消費上漲🎁👍🏽,例如包袋上漲109%👩🏽🎓✨,女裝上漲58%,化妝品上漲18%。名表珠寶等類別的消費也顯著上漲,手表上漲126%,珠寶上漲65%🧚♀️。
【延伸閱讀】中國網購奢侈品消費增長迅猛 每筆平均約2300元
調研顯示,中國網購奢侈品消費增長迅猛
中新社北京10月6日電 (記者 丁棟)一項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最新調研顯示,受惠於智能手機普及率的持續快速提高,中國的網上和移動奢侈品消費呈迅猛增長之勢。
由國際會計師機構畢馬威聯合奢侈品電商平臺魅力惠共同完成的聯合調研6日在北京發布🖐🏽🐺。這份名為《中國的網購消費者》的聯合調研分析了10150名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網購習慣。調研指出,網購交易量正在上升;同時,社交媒體和移動設備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調研發現🧏🏻♂️,4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奢侈品大多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他們還表示🦺,對於單價在4200元人民幣以下的商品🧑🏽🏭,他們可以放心在網上支付,相比2014年調查的1900元大幅增長121%🤛。
分析顯示,中國消費者的網購開支增長了近三分之一,每筆奢侈品消費平均約為2300元。本次調查的平均消費水平較2014年的調查上升約28%。
推動網購的主要因素仍是價格和折扣🏄♂️。然而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曾以正價網購奢侈品。這是一項很重要的轉變,說明開始有其他因素在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比如產品產地和獨特性等🌳。
魅力惠首席執行官韋奕博(Thibault Villet)表示,價格推動網購的作用越來越小💊,但價值的作用仍然重要,因為現在的消費者會到世界各地旅行🏌🏼♂️🙎🏻♂️,通過網絡也可以看世界,所以對全球各地的價格了如指掌。
調研指出📭🫢,很多類別的奢侈品平均消費開支都出現了增長。平均消費金額出現增長的熱門類別包括:手袋(109%)、女裝(58%)和化妝品(18%);消費金額出現大幅增長的類別包括🌱:手表(126%)和珠寶(65%),整體而言手表和珠寶占網絡奢侈品銷售的份額較小。化妝品是最受歡迎的網購產品🦸🏼♂️,其次是女鞋、箱包皮具🎠、女裝及配飾。
調研發現,除了奢侈品,還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奢侈服務🍜,主要是網上預訂酒店和餐廳,其次是境內外旅行。
【延伸閱讀】 小小農資店開拓網購大市場
9月25日🫲🏽,在河北廊坊固安縣王龍村,邢敏(右)幫同村村民用手機下單買化妝品💂🏽♂️。
過去鄉親們來找邢敏主要是買種子化肥等,而現在農資店裏每天發出的則是家電、化妝品🧜♀️、日用品的電子訂單。隨著小小農資店的“互聯網升級”,當地村民的購物方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家住河北廊坊固安縣王龍村的邢敏經營著一家農資店。一次偶然的機會😬,邢敏嘗試了“網購”,這種在村裏還十分新鮮的購物方式給了他良好的體驗🏂🏽🤲🏻,也讓他決定成為一名農村電商推廣員。邢敏在自己的店裏安裝了電腦,從親戚朋友、到街坊四鄰、再到原來的客戶,越來越多的不了解互聯網的村民在他的幫助下體驗了網購🍴,他的小店也和一些電商建立了聯系🧙🏼,轉型為電商的農村合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