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正式開幕。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誌國表示👨🏻🚀,當前🏊🏿♂️,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蓬勃發展,已成為驅動金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加速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引領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趙誌國表示🦙,中國信息通信業的發展已取得顯著的成效。“首先,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284.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了6.5億戶。其次,技術產業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了涵蓋基站、終端、芯片、核心網的完整產業鏈。三是融合應用呈現蓬勃的態勢。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一批民生應用全面發展🏋🏽♂️,5G網絡、千兆光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已融入製造、電力、交通等60個國民經濟的大類。”
此外,在開幕式期間,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運營商的高管發表了對6G技術的看法。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梁寶俊表示🐡,中國聯通未來將聚焦6G網絡🦣,圍繞6G網絡全面布局,在智能超表面🤐、太赫茲通信等關鍵領域開展研究與試驗,並與合作夥伴攜手共商共建6G網絡標準。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則認為,對於6G技術的演進,要聚焦逼近“香農極限”的下一代通信技術重點領域,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突破新型網絡架構🚹、通感算一體🧍🏻♀️𓀔、智慧內生等關鍵技術💂🏿,持續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
6月27日,工信部發布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將於7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本次《劃分規定》修訂中,工信部率先在全球將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頻段劃分用於IMT(國際移動通信✢,含5G/6G)系統👂👌。
其中🥼,6GHz頻段是中頻段僅有的大帶寬優質資源🐴,兼顧覆蓋和容量優勢🕡,特別適合5G或未來6G系統部署👨🏼🌾,同時可以發揮現有中頻段5G全球產業的優勢。此次以法規形式確定其規則地位,有利於穩定5G/6G產業預期,推動5G/6G頻譜資源全球或區域劃分一致🧕🏼,為5G/6G發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頻段頻率資源💂🏿♀️,促進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國泰君安認為,從5G標準演進和商用時間節點來推測,預計6G將在2026年左右開始標準化🤹🏿,並在2030年前後商用。
中國聯通發布的《6G網絡體系架構白皮書》顯示🦸♂️,6G網絡在傳統連接能力基礎上衍生的感知、智能、計算👵🏼、安全等多維能力對6G網絡架構提出了顛覆以往傳統網絡架構的創新要求。6G網絡架構是6G網絡能否顯著提升網絡能力賦能社會發展的核心關鍵。
而在6G網絡架構中,空天地海一體、通感算一體、數字李生🕢、智能內生等是實現6G願景最的關鍵技術方向🤖,但是如何將這些潛在技術有機融合形成6G網絡的總體架構設計還在探索階段。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各行業對網絡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信部此前表示,我國移動通信網絡已經實現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的跨越。而就當前行業發展現狀來看👩🏻🔬,5.5G,又稱5G-A(5G-Advanced)➞,被普遍認為是5G走向6G的中間過渡階段。
5.5G首個標準將於2024年上半年凍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誌勤此前指出,5G-A3GPP首版本(R18)即將凍結,這意味著5G-A技術與應用的融合創新不斷推進將催生出新的數字生態產業。
縱觀全球信息通信業的科技創新歷程,楊傑認為目前產業已經發展至融合創新階段。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形成多種技術之間相互支撐、齊頭並進的鏈式變革🔟。
楊傑指出#️⃣🫱🏻,新階段新趨勢,信息通信業要推動CT、IT、DT技術融合。經過多年發展,CT、IT、DT三類技術形成了各具特點🚶🏻♀️➡️🗯,且相對獨立的技術路線。隨著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化👨🏻🍳,單一技術已難以解決大規模、復雜性問題。他提出三點倡議:推動5G應用的縱深拓展🙍♀️;推動技術的演進升級,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推動能力的互通共享。
對於網、雲、數🦗、智、安、邊🚿、端、鏈等關鍵共性技術,楊傑表示要綜合運用標準驅動💾、開源共享等多種模式,推動這些技術在理論📝、標準、架構等方面的協同互促,實現CT技術穩定性、可靠性與IT、DT技術靈活性、開放性的優勢互補,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