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單日成交突破萬億元 A股改寫“世界紀錄”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趙曉輝)股市的火爆讓這個冬天不太冷👂。不知不覺間,年初還在為2000點能否守住而揪心的人們陷入了另一個困惑🧚🏿♂️:這樣一天一紀錄的上漲還能持續多久?滬指真能上5000點嗎🥀?
信心+資金催生罕見上漲行情
在過去兩周時間裏,上證綜指十個交易日上漲450點,漲幅高達18%,深證成指漲幅24%。雖然對於“牛市”沒有嚴格指標定義,但是如此漲幅儼然已經在這段時間內構成了牛市行情😍👩🏿🌾。
時間退回到五個月前,股市還和前兩年一樣處於“少人問津”的境地,盡管投資者入市意願的冰點已過,但老股民仍“傷”未愈,新股民則“興”未起。
平靜的表面下暗流在積聚。從反腐“大小老虎一起打”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力推進,增強了人們的信心。信心凝聚,小溪匯成河流。
與此同時,在金融層面👨🏿🔧,一度滾雪球般膨脹的銀行理財、信托等影子銀行得到清理整頓,無風險收益率漸走漸低,大量逐利資金必須重新尋找出路💵。
在此背景下🙎🏼♀️,中國股市於7月中下旬開始有所起色,並於9月初之後走出了一波有模有樣的“小牛”行情🪳。
正當股指在持續走高後陷入盤整之際📚,央行宣布非對稱性降息👀,這一時隔兩年多推出的政策一下子點燃了股市的熱情。人們認為,央行由此將進入降息降準通道📲,未來更多釋放流動性的措施值得期待💫。錢多了,這對於資金推動型的中國股市而言,十分關鍵。
此時👈🏼,被前期持續上漲和牛市大討論喚醒的新老股民開始蜂擁入市🫃。尤其是沒有經歷過上一輪牛熊洗禮、未有切膚之痛的新股民👓,更是無所忌憚地追漲,享受了一把難得的“藍籌夢”👳🏽♀️。
杠桿下的“瘋牛”暗藏風險
除了漲幅之外,本輪行情“牛”的另一個特征就是成交金額。近兩周來,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屢創新高🧑🏼💼,從6000億元、7000億元到9000億元再到1萬億元,幾天之內便完成了數次跨越。這樣的破紀錄速度令人震驚,似乎只能用“瘋”來形容。
證監會的初步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12月4日🍚,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凈買入309億元🌌👩🦰,一般法人機構凈賣出1252億元,自然人投資者凈買入659億元🧑🏼🎄,特別是持有A股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凈買入更多 。
由此看來,在不斷增長的天量成交額中,中小投資者,尤其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中國股市從來不缺資金。如果市場信心持續、預期不改🤱,更多資金有望從儲蓄和銀行理財等領域轉移到股市🚡,而這又將進一步助推股指上漲🤦🏿♂️。不過♟,如果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股價越上漲,風險越積聚,暴跌隨時可能觸發。
一個值得關註的因素是🧑🏼🔬,這一輪股市上漲有杠桿撬動,很多投資者選擇向券商融資來買股票,資金效用被放大。證監會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12月3日日均融資買入額1112億元🪵,約為同期日均股票成交金額的17%。截至12月3日,投資者融資余額約8500億元👩🏼🦰,較今年6月底4034億元融資余額增長一倍多。
有分析人士預計,今年年底融資融券規模突破萬億元是大概率事件,明年則有望達到1.2萬億到1.5萬億元左右。
然而🚣♀️,構建在杠桿之上的市場風險顯而易見。一旦風向轉變,融資資金蜂擁而出或將觸發斷崖式下跌,利用融資杠桿的投資者可能面臨很大損失👨🏿🏫💃🏿。
“有質量的牛市”才能走得更遠
股市長久低迷不是什麽好事,但脫離基本面的暴漲同樣令人擔憂。
雖說股市反映的是預期,而中國經濟明年似乎也不會差,但在杠桿撬動和中小投資者新入市資金作用下的持續暴漲並不是市場應該期待的💤。
在中國改革縱深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增長之際,人們有理由期待股市轉牛。只不過🦊,無論是中國股市的投資者,還是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經濟,相較於指數持續上漲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堅實基礎的“有質量的牛市”。
早在8月底,新華社就曾播發文章提出,中國需要“有質量的牛市”,並提出“有質量的牛市”應該具備三點:其一🤽🏼♀️,市場上漲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其二😆,股市的上漲具備較長時間的可持續性;第三🧑🏿🦲☦️,股市的投資氛圍活躍,但不狂熱🕟🦼。
如果僅僅是資金推動、擊鼓傳花式的上漲,那麽💇🏻💃🏼,這樣的行情必然不可持續🧙,難免暴漲暴跌。到時候👋🏿,傷害的是市場信心🤽🏻,受損的是最為弱勢的中小投資者👧🏻。
監管層顯然已經註意到了這一點。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特別提醒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正如鄧舸所說🪕🧜♀️:“股市穩定健康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重要作用。股市穩定健康運行需要市場各方共同建設🎺,共同維護🚵🏻♂️,共同珍惜。”但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熬過漫漫熊市的人們盼來的不只是一個“透支”的急劇上漲🫲🏼,而是一個“有質量的牛市”。